就业动态 - 安徽大学生网

大学生极少愿去农村就业 缺乏经验成就业短板

  

浏览大图

  又到一年毕业季,新一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他们喜欢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又有哪些困难?近日,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选取宁波大学及浙江万里学院两所高校及30位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通过深入访谈和实地调查,昨天,这个“宁波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出炉。

  就业压力大吗?

  不愿意到农村就业 大学生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据了解,宁波大学作为地方性大学,近80%的毕业生将在浙江省择业,其中60%以上的毕业生将在宁波地区就业,毕业生就业区位选择相对集中。2017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总量达30.4万人,同比增加0.8万人,毕业生就业数量再创新高,大量外地籍高校毕业生也将进入宁波竞争就业岗位,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

  就业压力大的其中一大原因是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喜欢留在城市。调研显示,在你已经确定就业单位所在地的回答上,有22人(占73.3%)选择非省会城市,5人(占16.7%)选择省会城市,2人(占6.7%)选择直辖市,1人(占3.3%)选择县级市,没有人选择去乡村和农村就业。

  不过,对于已落实工作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还是挺高的。调研显示,满意的14人,很满意6人,一般7人和不满意2人,分别占48.3%、20.6%、24.2%和6.9%。也就是说,近七成的大学生对毕业后第一次工作的落实情况比较满意。

  选择何种工作?

  超半数大学生认为 工作应与所学专业有关联

  “大学学了中文专业,四年时间不能说读万卷书,也是读了几百本书了,老师也教给了我很多,我想毕业后的就业肯定不能把专业丢了啊,最好能去做公办学校老师,或者去企业做文秘。”宁波大学大四毕业生小李说。

  大学专业的选择跟未来的职业和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专业对口是多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也最符合大学生经济效益与个人发展意愿。调研显示,有16个学生(占57.1%)认为所学专业与即将从事工作有关联,其中6个学生(占21.4%)认为相关性很强,将从事与专业对口的行业;10个学生(占35.7%)认为所学专业对现在谋求的职业具有共通性。也就是说,从调查结果来看,超半数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将从事工作有关联。

  但在目前优质的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还有12个学生(占42.9%)选择了与自己的专业不沾边的职业,其中8个学生(占28.5%)认为专业与即将从事的职业关联度一般、4个学生(占14.4%)认为不相关或很不相关。

  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能力、体力、社会和经济因素,而且也取决于他的就业信息。调研中,大学生反映校园招聘会、网上求职不仅便捷,还为毕业生节省下不少求职费用,已成为大学生落实就业单位的重要渠道。

  碰到什么困难?

  “缺乏实践经验”成为就业最大拦路虎

  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希望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就业,但现实却往往不尽人意。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考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比喻也不为过,竞争十分激烈。大量中小微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较大需求,但不少毕业生就业心理预期较高,对去民办的中小微企业求职积极性普遍不高,就业意愿不够。数据显示,宁波大学自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初,共组织招聘单位1000余家进校园,提供岗位近3.6万余个,但实际签约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仅有寥寥几人签约成功。

  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最大的是什么呢?数据显示,有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择业中最缺乏的是实践工作经验。一名大四学生对金报记者反映:“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较粗浅,并且实习期较短,能做的事情少,很多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导致我们缺乏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尽管身边很多人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给中小学生做兼职家教,有的还利用节假日做商品促销等,可这些仅仅是‘花拳绣腿’,跟自己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强,更谈不上有什么工作经验可以积累,根本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性别歧视也使众多女大学生感到不公与困惑。宁波大学反映,2017届毕业生男女比例约为1:1.5,而目前已签约的毕业生中,男生要多于女生。当前,在全面二孩政策之下,女生特别是女硕士生,将面对更大的挑战。用人单位招人时更加偏重男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对女性的生存发展不利,也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和畸形发展。

  专家有何建议?

  激励大学生到基层 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需要大学生精准定位、克服困难、不懈努力,还需要政府、高校与社会合力解决。调查队相关负责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加强:

  扎实推进就业引导。在国家层面,一是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继续大力实施政策性就业项目,建立不同地域之间的就业联动和支援机制;二是要强化学生责任意识。积极引领学生树立国家责任意识,服务祖国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

  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在高校层面,一是要积极搭建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平台,通过网上招聘、联合招聘会、专场宣讲会等多种方式拓展基层部门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岗位,为拓展就业渠道打下基础;二是要充分收集、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和渠道。

  着力培养就业创业综合能力。高校要在专业、课程、技能等方面更加“接地气”,要围绕构建专业化生涯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以课程指导、职业咨询、生涯活动相结合等形式,拓展生涯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综合能力。

  创新人才管理方式。用人单位要不断探索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进一步了解新生代高校毕业生思维方式及诉求,用合适的方式吸引、培养人才,为留住优秀人才、实现自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海报

(责任编辑:tina)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上一篇:百万毕业生北上广情结松动 新一线城市演争夺战

下一篇:调查:一半95后毕业生月入5千以下 更重自我成长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0 条评论
快上安徽大学生人才网找工作,做兼职!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大学生极少愿去农村就业 缺乏经验成就业短板

近日,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选取宁波大学及浙江万里学院两所高校及30位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