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速递 - 安徽大学生网

拾荒老人收养孤儿11年 盼给孙子找新家

浏览大图

5月27日傍晚,王正通陪伴辉辉做作业,一边为他扇风。 记者余书福 摄

  “辉辉,爷爷老了,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做有出息的人,知道吧!”

  “爷爷,您放心,等我长大了一定好好孝顺您,给您买新衣服穿,给您做好吃的。”

  “嗯,真是好孩子,爷爷没有白疼你。”

  5月27日傍晚,在大余县南安镇新余村一间低矮的瓦房里,一名男孩正伏在桌上写作业,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旁边,手持扇子在为男孩扇风,爷孙俩你一言我一语在说着话。殊不知,双方虽以爷孙相称,但并无血缘关系,男孩是名孤儿,出生一个月后即被老人领养。11年来,爷孙俩形影不离,相依为命。

  满月当天 男婴母亲去无踪

  老人名叫王正通,今年68岁,老家在南康区朱坊乡。因为家庭贫困,他不满20岁就离家外出闯荡,后来回到大余一钨矿山采矿。1981年,经人介绍,王正通娶了一名离婚并已节育的李姓女子为妻。

  2004年3月,与王正通同一矿山做工的老乡王某意外身亡,一个月后,王某的妻子产下一名男婴,孩子满月当天,精神受到强烈刺激的她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去不复返。父亲身亡,母亲出走,男婴成了孤儿。看到一个年幼的生命无人抚养,王正通便将男婴抱回家中,取名辉辉。由于妻子远在广东韶关务工, 照顾男婴的重任全落在了王正通一人身上。

  男婴需要奶水,王正通便抱着辉辉来到山下的村庄,几经打听,终于为他寻找到了一名奶妈。自此,连续两个月,无论刮风下雨,王正通每天抱着辉辉下山吃两次奶水,直到第4个月,王正通才开始给辉辉喂食奶粉。

  一把屎一把尿,在王正通的精心呵护下,辉辉一天天长大。只身带着一个孩子在山上生活,王正通的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但看到辉辉长得活泼可爱,小嘴巴总是不停地叫喊“爷爷、爷爷”,王正通很开心。

  四处拾荒 不让孩子受委屈

  为了保证辉辉的营养,王正通还在山上开辟了菜地,饲养了鸡鸭。产下的蛋大部分都留给辉辉吃,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杀鸡杀鸭给辉辉改善伙食。辉辉4岁时被送到山下的村庄读幼儿园。每天早晚,王正通背着辉辉步行在几公里长的山路上。

  随着年纪的增长,王正通已难以胜任矿山上的重活。为了让辉辉读书方便,2013年冬,他带着辉辉离开了矿山,来到大余县城租了一间民房。孙子读 书是方便了,可生活没有了经济来源,王正通便开始四处拾荒。王正通告诉记者,现在废品价钱不好,经常早出晚归,也卖不到10元钱。为了节省开支,去年7 月,王正通在大余县城郊的新余村租了两间瓦房,月租160元。尽管民政部门给爷孙俩办理了农村低保,但每月除去交付房租、水电费等,所剩的钱只能勉强维持 爷孙俩吃饭。

  尽管如此,王正通却从不让孙子遭受半点委屈。去年10月,辉辉所在的学校组织画画比赛,老师要求学生每人购买一盒水彩笔带到学校。辉辉知道爷爷 拾荒赚钱不易,回家后就没有说。结果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耻笑。王正通得知此事,心里十分内疚。此后,只要辉辉在生活学习上需要用钱,王正通从不吝啬, 哪怕借钱也要给孙子买。自己却省吃俭用,一双拖鞋破了,就用铁丝扎起来;衣服、袜子破了,用针线补补继续穿。有什么好吃、好穿的都留给孙子,辉辉看上去胖 嘟嘟的,而王正通则骨瘦如柴,体重不足百斤。

  年老体迈 盼给孩子找个家

  两台电风扇、一个电饭煲、一台电磁炉是王正通的全部电器,爷孙俩的床铺是用砖头搭起来的,饭桌是拾荒捡来的,衣服和被褥则装在几个蛇皮袋里,凌乱地堆在房间的角落里。

  王正通告诉记者,十几年来,老伴在韶关,只有每年春节回家小住两三天,平时他和辉辉两人相依为命。辉辉现在读四年级了,因为自己没有文化,学习 上没办法给他指导,所以辉辉的学习成绩很不稳定。采访中,记者翻开了辉辉的作业本,做错的题目很多,而对于这些错题,王正通也只能干着急。他说,辉辉五六 岁时就知道自己的身世,可能是因为自卑,性格一直很内向,平时不愿说话,这让他很担心。

  虽然王正通看上去很乐观,但一提及孙子的未来,瞬间脸上没了笑容,甚至感到茫然:“再过两年,我就70岁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所以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为辉辉找到一个固定的安身场所,让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看到爷孙俩的生活处境,附近居民也很同情。居民钟先生说:“老王自己生活这么困难,还要拾破烂来供养孙子,真是一个大好人,但毕竟快70岁的人了,以后肯定照顾不了,如果有哪家机构可以收养他,老王也可以放心了。”(记者余书福 特约记者袁荣德 实习生刘思扬)

分享海报

(责任编辑:wang)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上一篇:西安96岁老翁为感恩 5年资助26个贫困儿童

下一篇:安徽电大智力帮扶草北村捐建马营小学“电大农村书屋”

精彩推荐

0 条评论
快上安徽大学生人才网找工作,做兼职!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拾荒老人收养孤儿11年 盼给孙子找新家

5月27日傍晚,在大余县南安镇新余村一间低矮的瓦房里,一名男孩正伏在桌上写作业,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旁边,手持扇子在为男孩扇风,爷孙俩你一言我一语在说着话。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