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安徽大学生网

安徽学子访问丁政权:情系故乡创实业,秉持匠心身为范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他是丁政权,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安徽省民间工艺大师,三河古镇旅游饮食服务行业协会会长,“皖云青”羽扇品牌创立者、合肥市水岸三河传统饮食米饺公司创始人,“三河第一酒坊”米酒创始人,多次获得个人先进的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多重身份,别样头衔,丁政权被央视和各大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他的羽扇作品多次斩获各类重量级奖项,也曾在文化交流中得到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为赞赏。

这样的人物在慕名前来的安徽师范大学学子心中,应当是有距离感的。然而在几天的接触中,同学们发现,这位鼎鼎有名的丁政权清癯的面容始终带着亲和力的微笑,一身简单朴实的黑色运动服显出挺拔的身姿和不一般的精气神,他能和同学们坐下来毫无距离感的谈心,诚恳地告诉同学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三河古镇“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走进三河地区身负盛名的丁政权的世界,感受到的是盛名之外的手艺人的纯粹匠心,实业家的高瞻远望,老教师的为人师表与老党员的高远情怀。

“我是一名手艺人,这是我不变的身份。”

三河羽扇,是水乡口岸三河的一张名片,它的内蕴与水乡风情、商埠文化以及肥西精神相融,有着深层的生命形象,是千年文化的沉淀。而提起三河羽扇,居民们会不约而同地提起一个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政权。

初次见到丁政权,也是在丁先生的羽扇工作室里。工作室里没有多余的物件,摆着整整齐齐的是制作羽扇的工具,墙上宛如艺术品般的大幅羽扇是丁先生的“得意之作”,他在介绍这些作品时眼波里自然流转出老朋友般的温情。而与记者细致交谈之中,他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这份深厚的情谊。1958年,三河成立了三河鹅毛扇厂,10岁的他就常常来往于羽扇工厂并开始喜欢上羽毛扇,这份兴趣使他坚持“拜师学艺”,这一学就是3年,从90年代开始制作羽扇到成为第三代传承人,羽毛扇沉淀着丁政权半生守望的浓情。

丁政权告诉记者,传承人的使命和对三河羽扇的热爱促使他时刻关注着三河羽扇发展命运,这其中起起落落着实辛酸。三河羽扇厂为三河羽扇带来辉煌的然而90年代,随着工厂倒闭三河羽扇陷入低谷一时间无人问津,丁政权并未放弃这个老手艺,退伍归来他开始动用自己的家产去挽救濒临绝迹的三河羽扇,并找来老手艺人作为监工,设立了--"皖云青"羽毛扇商标,"这是全国独一份的羽毛扇工艺商标。"丁政权引以为荣。

三河羽扇的制作有分拣、清洗、晾晒、扎把、穿丝、整形、上色、绘画、装璜等13道基本工序,“做一个羽扇的手艺人通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一针一线,羽毛要一根一根去弄。手艺人的细心、耐心和坚持,正是在这手上功夫间。”丁政权表示,传统羽扇的制作费时费力,自己的坚守更多是源于热爱和责任:“事实上,对于一些虚名我没有那么在意,比起官方的称呼,我更喜欢‘手艺人’这个名字,这个名字简单而深刻,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匠人的精神、时代的需要,都在这里头了,这是我不变的身份。”

浏览大图

丁政权制作的羽扇作品。何华东 提供

“心中记挂着家乡,愿为家乡建设尽些心力。”

据悉,丁政权22岁投身军戎,曾任温州市委市政府警卫班班长,连续2被市政府授警民共建先进个人。丁政权追忆起这段岁月称其为:“人生的升华。”在温州的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的信仰,更深深地刻进丁政权心里成为他为人处世的标准。温州的富饶没有牵绊住丁政权的心,1991年,因丰乐河决堤,三河镇全镇在23分钟内被洪水吞没,同年丁政权决定回归自己的故乡进入基层,因其“心中记挂着家乡,愿为家乡建设尽些心力。”

90年代末的一段时期,是三河古镇最艰难的一段时期,也是丁政权日日夜夜思考出路的时期。他向记者倾诉,那段时间城市在重建,众多居民依赖生计的羽毛厂倒闭,很多传统工艺也在渐渐流逝,比如羽扇、米酒、米饺。“它们打上三河的名字,是我们三河地域的特色,在市场上的口碑却日益下降。家乡可以重建,但是这些精神文明流失了可怎么好?”

丁政权如今回忆,仍心怀感慨,同时他告诉记者他从未后悔半生奔波在守护传统工艺、传播优秀文化的路上。1995年他开始尝试在三河创办小型企业,20世纪初随着三河古镇向旅游开发推进,丁政权挑起大梁,尝试以产业化、品牌化的方式来守护故乡的特色非物质文化,“皖云青”羽扇品牌、合肥市水岸三河传统饮食米饺公司、“三河第一酒坊”米酒坊应运而生。“公司刚创办的时候,几无收益”丁政权笑着回忆:“但是我并不大在意,事在人为,对我来说这些产业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我请经验最丰富的师傅‘出山’,用最纯正的原料,最传统的工艺,最干净的生产环境,不怕出成本,只为坚持保留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

丁政权的努力未白费,也被三河人民看在眼里,在2000年他被推选为三河古镇旅游饮食服务行业协会会长,“用最严格的标准保留最健康人民欢迎的老味道”,这是他数年来践行的标准,正如丁政权所言,他积极推动协会组织助学活动,资助乡里,在创造三河的美食口碑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是以自己的心力回报故乡。

浏览大图

丁政权向队员们讲解三河羽扇。何华东 提供

“想做个老师,把我们的民族非遗文化传播给莘莘学子。”

 丁政权与“老师”这个职业结缘良久。据悉,在丁政权青年时,曾任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水心小学,第八中学校外辅导员,也曾担任温州市关心下一代成长工作委员会成员和学校学生建立了浓厚的感情。

时至今日,据丁政权介绍,有很多学生是慕名前来向自己学习羽扇这门老手艺,他便专门准备场地热心接待每一位求学者。“身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非常乐意把我们民族非遗文化传播给莘莘学子。”除此之外,他坚持抽出时间积极参加全省乃至全国举办的非遗文化与社会活动,定期去学校、社区进行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技艺的传播,自2009年至今传播人次达2600余人。

“我正在编写教案,大约已有几万字。”丁政权向记者透露,“非遗进高校是我的志愿,而且我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讲解理论知识,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真正带同学们学会做羽扇,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艺,让他们亲手感受非遗的魅力,甚至我有非常大胆的愿望,让非遗课堂与高校第二课堂紧密对接,促成高校第二课堂的变革,能听到大家称呼我一声丁老师,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丁政权说,最喜欢别人的一句评价——“富有正能量的人”,对他而言是最高评价了,作为老党员老干部,他致力于传播正能量和

分享海报

(投稿用户:m5545)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上一篇:安徽学子访问丁政权:潜心工艺四十载,始终如一铸匠心

下一篇:安徽师大学子赴三河古镇社会实践:访羽扇传人,习工匠精神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0 条评论
快上安徽大学生人才网找工作,做兼职!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安徽学子访问丁政权:情系故乡创实业,秉持匠心身为范

多重身份,别样头衔,丁政权被央视和各大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他的羽扇作品多次斩获各类重量级奖项,也曾在文化交流中得到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为赞赏。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