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安徽大学生网

清雅黄梅戏,代代梨园声!合工大学子探寻安庆市石牌镇非遗魅力

安徽大学生网安庆7月18日电(通讯员 崔振渠)7月18日,合肥工业大学“特色产业与红色文旅助推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了解传统戏剧黄梅戏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石牌镇是全国特色文化小镇,有“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的美誉,在石牌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汪站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拜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朱晓明老师,朱老师从事黄梅戏表演六十余载,她一直秉持正宗黄梅戏必须要用安庆方言演绎的理念,强调要想学好黄梅戏,必须从身体柔韧性、台步、唱腔等多方面入手,天赋、努力、名师,缺一不可。她始终坚持教授黄梅戏,致力于黄梅戏的推广和壮大,为黄梅戏的发展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访谈期间,朱老师也谈到了现在黄梅戏发展的一些问题,比如专职的黄梅戏演员收入不是很客观,难以将热爱转变成工作、愿意去学黄梅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演员结构老龄化严重,专业的黄梅戏老师越来越少等。要想将黄梅戏更好地发展下去,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浏览大图

队员向朱老师学习黄梅戏 (图源 通讯员 陈家涛)

采访末尾,朱老师向团队成员教授了一些黄梅戏经典曲目的唱法与形体动作,并亲自表演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曲声悠扬,轻快明亮,动作柔美,令人神往,展现了黄梅戏独特的魅力。队员们也深切感受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黄梅戏表演不仅需要一腔热爱,还需要勤而不缀的努力和付出。

浏览大图

团队成员与朱晓明老师 (图源 通讯员 陈家涛)

告别朱老师,汪站长带调研团队拜访石牌镇非遗文化传承人产云秋老先生, 产老先生以戏剧文化为题向团队成员介绍戏剧历史,从战国时期的戏剧演员到近代的四大花旦;从唐朝的霓裳羽衣舞的诞生到现代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产云秋老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依旧怀揣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他熟读诗书,对戏曲文化有独到的见解,从上古的巫文化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从大雅之堂再到勾栏瓦舍,产老先生带着成员们领略丰富的戏曲世界,徜徉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中。

浏览大图

产云秋老先生讲述黄梅戏的历史 (图源 通讯员 陈家涛)

浏览大图

团队成员与产云秋老先生 (图源 通讯员 陈家涛)

通过调研黄梅戏的发展与传承,团队成员在学唱中感受到传统戏剧文化的深厚魅力,在与老一辈艺术家的交流中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坚定了当代青年传承优秀文化的决心与信念。

分享海报

(投稿用户:崔振渠)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上一篇:合肥工大学子三下乡:采访航天科研团队,发扬中国航天精神

下一篇:合肥工大学子三下乡:胸怀工业报国之志,助推宣州产业发展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0 条评论
快上安徽大学生人才网找工作,做兼职!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清雅黄梅戏,代代梨园声!合工大学子探寻安庆市石牌镇非遗魅力

7月18日,合肥工业大学“特色产业与红色文旅助推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了解传统戏剧黄梅戏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