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 安徽大学生网

合肥师范学院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合肥师范学院2007年改建为普通本科以来,紧紧围绕“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保障,牢固树立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入推进办学转型,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和社会的满意度、认可度不断提升。

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发展 凸显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吻合度

学校认真研究安徽省《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主动对接、积极适应我省普及15年基础教育和加快电子信息、文化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制定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明确了“立足应用,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提升品质”的专业建设思路,加快专业布局调整,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积极构建布局结构合理、优势鲜明的专业体系。

学校采取“增停扩减”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初步建立了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对部分就业困难、第一志愿录取率较低的专业调减或停止招生;积极论证和申报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加强集群布局,初步形成教师教育类、电子信息类和文化产业类3个专业群。目前,学校有本科专业44个,应用型专业比例达75%,初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专业体系。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能力导向

学校紧紧围绕“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了“三新三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面向基础教育一线,培养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和“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的新型师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备“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和“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的应用人才。

浏览大图

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召开了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了“一个全程、两方合作培养、三线协调育人”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学生能力培养全程化为主线,实行校企(地)两方合作培养,促进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素质拓展教育体系三线协同育人,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育人模式,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三新三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和分析,邀请行(企)业专家来校论证和指导,全面制(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构建“能力导向、注重应用”的应用性课程体系,以行业和岗位群技能标准为基础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以实验、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等为主要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培养,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

浏览大图

邀请专家论证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召开以“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题的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整体规划和建设实践教学工作,结合专业特点,将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配置,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应用、由单一到综合、由一般到创新,循序渐进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通,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相互融通,突出体现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的协调性。

重构课程体系 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步改革

学校制定《“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召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课程建设”为主题的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课程建设思路,积极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平台,设置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专业实践、校园文化与实践、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等课程模块,将行业需求课程植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浏览大图

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

学校大力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实施“教师全员课改计划”、“ 合格课程建设计划”和“重点课程建设计划”,全面推进课程内涵建设和改革,目前已分批建设和验收合格课程343门,立项建设教改示范课程、专业新课程等17门,专业核心课程21门,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12门;立足更新,建立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项目19门;重视素质拓展,建设教师教育、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艺术体育4个板块的通识选修课程385门,每学期平均开设通识选修课程60门。

浏览大图

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研修

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聚焦、实践取向、合作育人”的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教学;大力实施“行知计划”,推进教师深入企业(基础教育)一线见习服务,了解行业发展,提高实践指导能力,近两年有555名教师深入企业和基础教育一线,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学校以省级“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创新实验区”为平台,举办卓越教师试点班,探索优质师资培养路径;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普通话》分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针对性;试点进行网络辅导答疑和网络模式课程考核,积极推进课程网络建设,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平台,拓宽教学途径。目前,已有网络平台辅导课程122门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案例42门,省级立项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

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育人

学校注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确立“推进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深度合作”、“提高与合肥市及安徽省电子信息类、文化产业类行业密切合作”两个建设重点;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校内外专家、企事业人士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领导和指导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开展;制定《加强和改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意见》、《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建设方案》,配套出台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将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成效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初步建立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推进机制。

浏览大图

与新华发行集团开展校企合作

为深化合作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注重打破学校的边界、课堂的边界、教师隶属的边界,与合肥市庐阳区、包河区、经开区等建立教师教育合作育人实验区,积极开展“行知计划”和“博士教授企业行”活动,仅2012年即有390名教师走进基础教育和生产管理一线蹲点实践,22名校外技术人员受聘成为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教师承担企业技术研发、项目攻关等横向研究项目,2012-2013学年立项42项,到账经费124.14万元。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专利15项;获得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2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14项。

浏览大图

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践

按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化”的建设思路,学校加强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合肥一中、六中等中小学以及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安徽电影集团等省内外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训生产基地,与北京幸星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动漫制作实训中心,与中电38所合作共建“魂芯”DSP实验室和PCB、SMT,和安徽徽王集团合作共建蓝莓研发基地及酿酒等生产线。现已建设9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创新中心)。

浏览大图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协同创新是提高质量的灵魂。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的有机结合。2012年,学校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与和台湾铭传大学,成立“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促进皖台两地基础教育界的深入交流合作,共享研究与实践成果,该中心是继2011年原省长王三运在铭传大学揭牌成立“安徽教育中心”之后,海峡两岸深化教育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学校还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与美国特洛伊大学联合举办生物科学本科教育,选拔学生去希尔德斯海姆大学、台湾铭传大学进行专业交流与研修。

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充分发挥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内涵发展的引领作用,初步构建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了教学管理决策体系、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资源管理体系、教学过程管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监测与改进体系等五个子系统;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组建校、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目前,共有校督导团专家19名,院(系部)教学质量管理小组成员66人;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实行教研室质量管理员自查,院(系部)教学质量管理小组检查,校督导团督查的三级联动体制,形成了以二级单位内部自查为主,学校督查为辅,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问题的三级教学质量保障闭环系统。

浏览大图

校领导深入课堂检查教学质量

为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加强了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目前学生教学信息员达到270名,基本覆盖到每个教学班级。2012年以来,学生信息员通过教务管理系统、信箱、邮箱等多种方式反馈教学信息1400余条,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处向教学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发放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及整改反馈通知单169份,并督促及时整改落实。

浏览大图

校领导带队到金寨指导产学研合作

校内自我评估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开展“三期”教学检查、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秩序、产学研合作基地、实验教学、年度教学评估等专项检查和评估方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学校对职能部门服务教学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并通过召开专题汇报会、专项督促等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职能部门服务教学、保障教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校上下形成了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的良好工作机制和氛围。

内涵建设带动了质量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满意度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

生源良好。近三年,报考生源逐年增加,高考录取线逐年提升,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均为100%,文科最低录取线高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线15分、18分、26分,理科最低录取线高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线17分、28分、26分,新生报到率97%、98%、98%。

浏览大图

在“挑战杯”上获奖

学风优良。近三年学校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飞思卡尔智能汽车、机器人、单片机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创意展演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60人次、省级奖项576人次;2011年和2012年分获“挑战杯”全国银奖和铜奖各一项,学生合唱团获“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银奖两项,获2012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80名学生参与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合作制作的4集爱国主义教育动画宣传片《旗帜》;在2012年全国举重锦标赛上获得3枚金牌、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中获得4枚金牌。

学生和社会满意度高。学校开展常态的满意度调查,从学风建设、教学服务、图书馆服务、后勤服务等六个维度调查学生意见,学生满意率达96.4%;对294家社会用人单位进行了回访,就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在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等8个方面进行调查,94%以上用人单位认为该校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适应性较强,综合素质突出。

就业质量好。学校先后5次获评为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3年获评为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3年,本科生就业率为96.05%,就业对口率达到65.95%。近三年,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等媒体多次对该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特约通讯员:刁文彬)

分享海报

(责任编辑:anan)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上一篇:合肥工业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简介

下一篇:合肥师范学院获1项省级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立项

精彩推荐

0 条评论
快上安徽大学生人才网找工作,做兼职!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合肥师范学院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合肥师范学院2007年改建为普通本科以来,紧紧围绕“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内部教学质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